今年寧波交通治堵任務將以中心城區(qū)為主,重點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、公共交通體系提升和交通管理能力強化三個方面,“建”、“管”、“調”并舉,以解決當前最突出的通勤問題為核心,全面啟動城市交通擁堵治理“六大行動”。這是市政府昨天召開的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推進會傳出的消息。
根據省政府提出的“五年內城市交通擁堵現(xiàn)象明顯改善,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”總體目標要求,我市在年初出臺《寧波市城市交通擁堵治理五年行動方案》。在此基礎上,我市出臺《寧波市城市交通擁堵治理行動2013年實施方案》,明確今年通過實施道路網絡完善行動、公共交通提升行動、慢行交通提升行動、停車體系優(yōu)化行動、交通管理優(yōu)化行動、需求管理強化行動,從根本上調整和優(yōu)化交通需求結構,逐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城市交通模式。
為有效推動治堵工作,我市將今年城市交通治堵任務分解,并下達了一系列治堵指標進行目標責任考核。其中,要求達到的主要量化指標包括:加快構筑快速路網,續(xù)建、開工建設城市快速路40公里以上;新建改造城市道路40公里以上;打通桑田南路、滄海路等斷頭路16條。
建設“三橫三縱”公交專用道及配套公交快速走廊線路,公交專用道里程增加30公里以上,公交專用道公交運營速度在20公里/小時以上,居民出行公交分擔率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,公交車高峰時段平均運行時速提高20%。
加快停車泊位建設,海曙、江東、江北及鄞州中心區(qū)新增專用停車位3萬個以上,全市地下空間開發(fā)增量320萬平方米,不少于50%用于停車設施。
開展文明出行宣傳教育、交通秩序整治、交通組織優(yōu)化等專項行動,治堵重點道路機動車守法率在90%以上,非機動車、行人守法率在80%以上。
在非量化指標上,要求改善行人、非機動車慢行交通環(huán)境,建設綠道休閑系統(tǒng),有序推進核心商圈等行人密集街區(qū)的人行過街設施建設;啟動智慧交通體系建設;開展交通出行結構、機動車增長等交通需求調控政策的前期研究等。
昨天,市政府召開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推進會,開出了2013年城市交通擁堵治理“藥方”,即以基礎設施建設、公共交通體系提升和停車設施建設為重點,以解決當前最突出的通勤問題為核心,全面啟動“六大行動”。
行動一:完善道路網絡
道路是城市暢通的血脈。今年我市將續(xù)建、開工建設城市快速路40公里以上,包括加快建設南北外環(huán)快速路、杭甬高速立交和永達路連接線;實施東苑立交和機場路快速化改造工程;力爭完成東外環(huán)路快速化改造;啟動世紀大道快速路、廣德湖路快速路等項目前期工作。
今后,中心城核心區(qū)將形成一個由機場快速路、南北外環(huán)快速路和世紀大道快速路合圍而成的“交通保護殼”,可有效疏導核心區(qū)跨區(qū)域車流。
針對中心城三江匯流特點,今年我市還將開工建設新江橋、澄浪橋;開展中興北路、院士路跨甬江通道前期工作;啟動新典路、四明路等過江通道前期研究等。
行動二:提升公交水平
據2011年調查,我市全方式公共交通分擔率僅為13.3%,不僅與深圳等國內先進城市有較大差距,近年來還呈逐年下降趨勢。
為此,實施方案提出要擴大公交專用道規(guī)模,建設大閘路-驚駕路、中山西路-中山東路、聯(lián)豐路-柳汀街-藥行街-百丈路-百丈東路、江北大道-環(huán)城西路、江南路-福明路-四明路-天童路、大慶南路-解放路-鄞奉路-廣德湖北路-四明路“三橫三縱”公交專用道和河清路、興寧東路等;采取局部綠化遷移、路口渠化、站臺改造等工程措施,建成公交專用道30公里以上,初步形成骨架網絡。
提升公交分擔率,當前主要還是依靠常規(guī)公交來實現(xiàn)。按照方案提出的公交分擔率提升3個百分點以上目標,海曙區(qū)、江東區(qū)、江北區(qū)和鄞州中心城區(qū),每日公共交通出行量要增加30萬人次以上。為了增強公交吸引力,我市將優(yōu)化公共交通系統(tǒng),使公交車高峰時段平均運行時速提高20%,專用道公交運營速度在20公里/小時以上。
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(tǒng),是建立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統(tǒng)的重要內容之一。今年我市將建成首批600個左右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,投放1.5萬輛以上公共自行車。
據悉,我市公共自行車將采取“統(tǒng)一品牌、統(tǒng)一標準、統(tǒng)一設施、統(tǒng)一平臺”的運作模式,運用先進的物聯(lián)網技術,實現(xiàn)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網點間的通租通還,并以方便與常規(guī)公交、軌道交通站點的接駁換乘為前提,重點服務人流集散量較大的居住區(qū)、商業(yè)區(qū)、文體中心、醫(yī)院、學校等地方,兼顧旅游休閑健身需求。
我市今年還將新增出租車300輛以上,實施軌道交通1號線、2號線沿線站點與常規(guī)公交、公共自行車、私人自行車、電動自行車、小汽車間換乘樞紐或換乘中心建設。
行動三:提升慢行交通
圍繞“三江六岸”慢行系統(tǒng)建設,今年將基本建成姚江西岸(姚江大橋-解放橋)、奉化江東岸(江廈橋-鐵路橋,除江廈橋、靈橋地下通道外)、奉化江西岸(興寧橋-澄浪堰)5.5公里濱江休閑帶;加快建設姚江東岸和老外灘延伸段4.5公里濱江休閑帶;啟動三江口一小時步行圈示范段工程(甬江大橋-新江橋-江廈橋)前期研究工作。
相關研究表明,在車流密集路段,川流不息的過街行人成為阻礙交通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為此,我市將研究建設人行過街設施。結合公交專用道建設和治堵重點道路交通管理,建設婦兒醫(yī)院、第一醫(yī)院等人行過街通道。
行動四:優(yōu)化停車體系
今年,我市將嚴格執(zhí)行停車規(guī)劃配建指標,新建居住小區(qū)配建停車泊位1.4萬個以上,商業(yè)辦公、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泊位1.6萬個以上。
同時,由屬地政府負責編制緩解老小區(qū)停車難五年行動計劃,啟動實施并完成典型社區(qū)的停車建設示范工程,逐步建立居住小區(qū)停車難緩解機制。
在增加專用停車泊位的同時,我市還將加大公共停車泊位建設力度。市三區(qū)及鄞州中心區(qū)各開工建設公共停車泊位1000個以上,其中,軌道交通外圍站點、公交外圍場站、公交走廊和交通樞紐區(qū)域開工建設2000個以上公共停車泊位,鼓勵公眾停車換乘。
我市還將加強停車系統(tǒng)的管理,取消1100個以上影響交通功能的路內停車位;加強咪表收費管理;進一步研究完善停車收費政策,以價格杠桿調節(jié)中心城區(qū)停車需求等。
行動五:優(yōu)化交通管理
我市將完善“智慧交通”管理系統(tǒng),通過物聯(lián)網、云計算等新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,提高城市道路使用效率和交通管控能力。
為此,今年將新增安裝200套以上路口交通信息視頻采集設備,完善主干道及主要路口視頻監(jiān)控功能;提升信號燈集中協(xié)調能力,優(yōu)化調整320個以上路口信號燈相位配時;研究并試點智能化公交優(yōu)先信號控制系統(tǒng);全面實現(xiàn)警用車輛及單警定位功能,充分發(fā)揮電子地圖指揮調度功能,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。
在交通組織上,今年我市要整治不合理的道路“開口”;改善影響通行的擁堵點16處以上;從點、線、面、界各層面優(yōu)化調整165個以上路口的交通組織。同時,進一步強化交通秩序管理,嚴厲查處闖紅燈、酒后駕駛、違法停車等交通違法行為,確保治堵重點道路機動車守法率在90%以上,非機動車、行人守法率在80%以上。
行動六:強化需求管理
在這個實施方案中,還提出了交通出行調控政策這一概念。為此,我市將設置公交主導區(qū)和公交引導區(qū)。在優(yōu)化停車供應空間布局的基礎上,明確不同區(qū)域、不同需求、不同時段停車收費標準,運用經濟手段調控進入公交主導區(qū)的機動車總量。
出臺校車鼓勵政策,推進社會單位提供多元化班車服務;結合公交專用道設置,研究并開通中小學校、大型小區(qū)、高教園區(qū)、商業(yè)中心等客流密集區(qū)域的校車、班車專線。
擴大錯時上下班實施范圍,鼓勵有條件單位實施彈性工作制。
同時,我市將結合“公交優(yōu)先”戰(zhàn)略,研究實施核心區(qū)機動車出行限制政策,開展“車牌拍賣”等合理調控小汽車增長的政策前期研究。
|